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移動用戶發(fā)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聯(lián)通用戶發(fā)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電信用戶發(fā)送短信SD到106597009
大眾網(wǎng)
|
海報新聞
大眾網(wǎng)官方微信
大眾網(wǎng)官方微博
時政公眾號爆三樣
大眾海藍
大眾網(wǎng)論壇
山東手機報
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移動用戶發(fā)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聯(lián)通用戶發(fā)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電信用戶發(fā)送短信SD到106597009
2020
大眾網(wǎng)
張玉升
手機查看
大眾網(wǎng)·海報新聞記者 張玉升 深圳報道
劉天華 簡介
1973年出生,黑龍江哈爾濱人,1997年畢業(yè)于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。3歲時發(fā)高燒引發(fā)青光眼,小學、初中及高中一直上特殊學校,大學畢業(yè)那年徹底失明。1997年初來到深圳,先在羅湖做了12年的盲人按摩師,后結識起源于德國的社會企業(yè)項目“黑暗中對話”,放棄按摩師,轉做導賞員,一做就是8年,2016年在深圳開設“黑暗中對話”體驗館,任館長,同時開展企業(yè)培訓服務。
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開業(yè)四年的體驗館關閉,目前正在尋找新的開設場地。
跟劉天華的第一次交流是在微信上,他的快速回復,讓我又吃驚又納悶。
我采用語音留言,以為方便他收聽,結果天華回復飛快,全是打字秒回,偏偏不聊語音,我忍不住問將天華引薦給我的郭曉冰:
“郭老師,他不是盲人嘛,微信回復怎么那么快。俊
郭笑著告訴我,劉天華特別有意思、特別陽光有正能量,“他是一個盲人,但你感覺不到他是一個殘疾人,很多事情他都呈現(xiàn)出特別正常的一個狀態(tài),他炒股票,也會理財,甚至還要考CFP(金融理財師)……”
如此好的訪談人選,當場敲定。
見到天華本人,在其小區(qū)門口,他搭著妻子的胳膊快步趕來,順暢地返回、上樓、進家、交流。天華無意中提及妻子是一位弱視人士,雙眼視力只有0.1,他倆2001年結婚,育有一女,正在讀小學。
我再一次被驚到,剛剛的我,才是真的弱視呢。
天華家的客廳沙發(fā)上,堆放著女兒幾十個毛絨玩具;電視柜上,擺有數(shù)張女兒俏皮可愛的藝術照,溫馨幸福的一家,撲面而來……
劉天華已在深圳工作、生活了二十多年,未來還會繼續(xù)下去。
跟看不見深圳的天華聊深圳,是一種別樣的感受,其“觀察”之獨到之深刻,讓我頻頻點頭之余,徒增一絲汗顏。
1、深圳還可以更好:包容窮人,應該留存
“我印象特別深的一個晚上,是迎接千禧年的那個晚上!
劉天華告訴我,1999年12月31日的晚上,他和成千上萬的年輕人一道,從四面八方涌到深南大道上,一起迎接倒數(shù)時刻的到來……
他記得很清楚,當晚自己順著深南東路一直往西走,沿途身邊全是迎接狂歡的年輕人,“那個時候自己很年輕,也沒覺得自己是一個殘疾人”,走著走著,與一幫陌不相識的青年男女相遇,大家一起來到深南大道上,喊著叫著、跳著唱著、釋放著青春的活力與激情……
彼時,是青春燃燒的歲月,也是激情燃燒的歲月。
深圳正青春,深圳人也正青春。
天華感慨,那個時候的深圳,全是年輕人,特別有激情,每一個年輕人來到深圳,心潮澎湃,充滿憧憬,都覺得自己一定要做點事情、一定要有一番作為,“其實,每一個人都很窮,但每一個人都很快樂……”
回想初到深圳之時,家人心存憂慮,天華告訴遠在東北的爸媽,深圳之所以好,不是因為它看上去像北京、上海一樣,到處都很漂亮,而是在深圳可以看到露宿者……
“一個城市有露宿者,說明最窮的人也能在這座城市里生活下來!
想想看,一個露宿者,隨便找一處橋洞,隨便找?guī)讖埣埰,他就可以過上一晚上;一個拾荒者,在山上或犄角旮旯,隨便搭一個窩棚,他就可以撿垃圾維生……
在劉天華看來,深圳在高速發(fā)展、取得經(jīng)濟奇跡的同時,還能容得下非主流人士,比如露宿者和拾荒者,這體現(xiàn)了深圳的包容,也體現(xiàn)了深圳可愛的一面。
但遺憾的是,近幾年來,上述狀況已然發(fā)生改變,一些東西也正在漸漸消失,“打個比方,拿城中村來說,是存在臟亂差,你可以好好管一管的,沒必要一下子全部拆掉……”
言及城中村,天華認為它的價值和作用被遠遠低估,城中村的便宜與便捷,為太多初來深圳的人,提供了一個落腳的地方,也是一個緩沖的地方,“不是每一人來到深圳都能立刻發(fā)財?shù)模悴唤o他緩沖的機會,就是生生把他逼走……”
深圳,正在越來越好,但實際上完全可以更好。
天華表示,每一座城市都有很多的發(fā)展路徑,好多城市犧牲了很多好的東西,建起來很多的高樓大廈,讓自己看上去更光鮮……
“像深圳完全有機會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,不一定要全部干掉原來好的東西,也可以發(fā)展得更好……”
2、羅湖的按摩師們:錢雖賺到,親情丟了
聽天華分享他對于深圳的“觀察”與思考,讓我大開耳界,由衷贊嘆。
深圳之于他,雖然看不見,但深圳的大事小情,都裝進了他的腦子里、裝進了他的心里。
接下來,天華分享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群體的故事,讓人更是感慨。
這要從他最初來到深圳從事的職業(yè)說起。
1996年大學畢業(yè)前夕,劉天華申請到美國費城一所針對盲人的大學offer,還幸運地得到香港匯豐銀行每年30萬元的獎學金,孰料去美使館辦理簽證,遭遇拒簽。
拒簽的理由很是荒唐:你一個盲人,到了美國以后,一定會想辦法留下來,不會再回國……
拜托,去美國是去工作,好不好……
拒簽就拒簽,轉頭來南方。
劉天華先去福州工作了幾個月,然后就來到了深圳。
來深圳,做什么?做盲人按摩。
“那個時候,在羅湖做按摩還是很掙錢的,客人全是過關而來的香港人”,與他一道做按摩師的,既有盲人,也有視力正常者,足足有四五百人之多。
天華回憶,做按摩師,就是家和按摩店,兩點一線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……
“很多按摩師一年的假期,你猜是多少?”
未等我回答,他自問自答,“就是春節(jié)回老家過年的那半個月”。
雖然掙到了一些錢,但長年累月的辛苦,超乎想象。
更超乎想象的是,在羅湖打拼的數(shù)百按摩師,無論是否盲人,成家生子之后,無一例外,都把孩子送回老家,交由家人撫養(yǎng),自己則繼續(xù)留在深圳,定期寄錢回去,一年只在春節(jié)回去一趟……
轉眼,二十多年過去了,羅湖的按摩師們仍在羅湖,老家的“留守兒童”卻不在老家。
近些年來,讓劉天華震驚而又嘆息的一幕幕情形不時上演,那就是:羅湖的按摩師父母們,錢雖賺到了,卻丟失了與孩子的親情,那親情無法彌補無法挽回……
遠離父母、遠在老家的孩子,少有學習成績好的,長大成人之后,紛紛進城,成為新一輪的底層打工者……
“今年爆發(fā)的新冠肺炎疫情,是這么多年以來,那些按摩師朋友們得到的一個難得的長假,他們中的很多人,都選擇回了老家,好好休息一回……”
天華如是感慨。
3、“黑暗中對話”:沒有奢望,唯有做久
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,波及到方方面面,不僅給羅湖的按摩師們帶來了一個長假,也讓劉天華深受影響,開了4年的“黑暗中對話”深圳體驗館,于今年3月份被迫關門。
“黑暗中對話”體驗館起源于德國,是通過營造一個全黑的環(huán)境,為企業(yè)提供團隊共融及領導力訓練,很多個人也愿意入內體驗一回看不見的感受……
過去的三十多年里,“黑暗中對話”已在全球180余座城市,為超過1000萬人開展黑暗體驗,作為企業(yè)創(chuàng)新性團建解決方案的提供方,長期服務178家世界500強企業(yè)。
劉天華的深圳體驗館,位于車公廟地鐵站附近,每天上下班,劉天華都是選擇坐地鐵,一個人手執(zhí)盲杖,獨來獨往。近期疫情趨緩,他時常外出,去給一些合作企業(yè)上培訓課程,其余的大部分時間,都是待在家里。
香港的“黑暗中對話”體驗館,我曾體驗過兩次,所以與天華聊起“黑暗中對話”,格外親切,共同語言格外多。
“從中,我收獲了太多太多,其中最重要的,是讓我體會到‘施助者更快樂’,是那種幫助到別人之后的成就感……”
劉天華與“黑暗中對話”的第一次相遇,發(fā)生在香港,當時還在羅湖做按摩師的他,由于手藝出色,香港的老客戶們索性邀請他和妻子去到香港,在香港做了四年多的按摩師。
在香港,接觸上“黑暗中對話”,從工作坊的導賞員干起,一步一步,做到觀察員(教練)級,2016年,深圳的“黑暗中對話”體驗館正式開業(yè),這是華南區(qū)的首家體驗館。
疫情襲來,舊館關門,新館待開。
今年被迫居家辦公的這一段日子,劉天華也反思了舊館在運營模式上存在的一些問題,其中主要是應對突發(fā)公共事件預案不足,再一個就是舊館此前的租金成本太高。
“希望接下來能找到一個新的地方,控制好成本,每月達到5萬元這樣一個收支平衡點,還是可以做到的……”
天華表示,新館設在哪里,尚未可知。接下來,他們不指望能做大做強,只希望能做得長久一些,讓一幫老朋友在這個平臺上經(jīng)常見見面、聊聊天,除了養(yǎng)活一幫人,還能為社會創(chuàng)造一點價值,那就很不錯了。
訪談過程中,天華正兒八經(jīng)、脫口而出一句話:“在深圳,我是可以給人指路的!
聽得我簡直要懷疑自己的耳朵,這哪里是一個盲人說的話呢?
天華,不是開玩笑,也不是在吹牛,他真的可以做到。
曾經(jīng),他一個人,深夜從深圳去到香港,再從香港乘機去維也納,妻子只是把他送到深圳的地鐵口,接下來,他一個人搞定全程,安全地去、安全地回……
所以深圳于他而言,簡直是小菜一碟。深圳的東西南北、四面八方、都裝進了他的腦子里,他腦中有一個特別清楚的深圳地圖……
天華一臉嚴肅、認真地說:“我對深圳是特別有感情的,我的青春都是在深圳度過的;這座城市正在越來越好,它還可以更好……”
墨鏡,擋住了他的眼睛,我仿佛看到,他的眼睛里,閃爍著光芒……
。ㄔL談時間:2020年10月20日 訪談地點:深圳)
深圳的腳步,中國的腳步
2020年,是深圳特區(qū)正式成立四十周年。
四十年來,深圳做對了什么?中國做對了什么?
深圳的四十年,有太多的故事、有太多的經(jīng)驗,值得總結和評說。
大眾網(wǎng)·海報新聞廣州新聞中心在2020年走進深圳,推出大型原創(chuàng)全媒體產(chǎn)品:《深圳的腳步——40位深圳人眼中的特區(qū)40年》,訪談40位在深圳打拼的行業(yè)精英,通過鮮活的個人講述、個人評說,呈現(xiàn)深圳的四十年。
2019年8月9日,中央公布《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(qū)的意見》,從經(jīng)濟特區(qū)到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(qū)”,深圳,在新時代被賦予新使命。
2018年,深圳GDP首次超過香港;2019年,深圳GDP突破2.6萬億元,位列上海、北京之后,排名全國第三。亮眼數(shù)字、輝煌成就的背后,是開放多元、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闖敢試、敢為人先、埋頭苦干的特區(qū)精神,是千千萬萬的新深圳人,奔來深圳,融入深圳,扎根深圳,奉獻深圳,成就深圳……
深圳有今天,離不開黨和國家的英明決策,離不開千千萬萬深圳人的接力付出和不懈奮斗,深圳的歷史,由千千萬萬的深圳人揮灑汗水、共同書寫;深圳的輝煌,由千千萬萬的深圳人共同成就……
深圳的城市文化、特區(qū)精神,不是空洞的口號,而是像胎記一般,蘊藏在深圳辛苦打拼的每一位普通人身上,蘊藏在深圳飛速發(fā)展的產(chǎn)業(yè)和行業(yè)中。
……
深圳歷史,個人親歷;深圳經(jīng)驗,個人評說。
深圳的四十年、深圳的經(jīng)驗,將透過40期鮮活的個人講述、個人評說,走向山東,走向全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