敢當微評

2017-07-05 14:21:00來源:人民日報作者:
 河北 楊玉龍

  近日,天壇丹陛橋變“理療床”的問題在網上引發(fā)熱議。不少人相信“烙漢白玉有利于身體健康”“有理療效果”,于是在天壇丹陛橋上或鋪或坐,甚至直接將身體背部及四肢貼于地面。顯然,這樣的“理療”方式,不僅不靠譜,而且也不文明。

  謀求健康之道乃人之常情,但并不是所有的“健康之道”都經得起醫(yī)學的檢驗。丹陛橋表面平整開闊,空氣流通、風景宜人,的確是個觀賞休閑的好去處。但對于理療,顯然超出了丹陛橋所能承載的功能。即便真的有一點理療效果,那也肯定不如正規(guī)醫(yī)療機構來得更為穩(wěn)妥有效。有理療需求的公眾可以選擇去理療站,也可以購買熱敷包,都比橫臥丹陛橋更為衛(wèi)生理智。偏信丹陛橋理療效果、盲目跟風上橋躺坐,難免耽誤正常的治療康復,反而得不償失。

  公共文物需要大家愛護,公共環(huán)境需要共同呵護。公園是個公共場所,入園者舉止得體是最起碼的要求,大搖大擺在地上隨意躺歇,顯然有礙觀瞻。不能不說的是,丹陛橋作為國家文物,有必要提升文物保護等級,盡可能減少文物本身因人為活動而造成損失。天壇公園提醒游客市民,應科學健身、文明游園納涼,可謂切中問題根本。無論游客還是市民,都應當主動配合公園規(guī)定,遵守文明共識,少一些任性而為。

初審編輯:

責任編輯:牛樂耕

相關新聞